宁德市侨联>> 闽东之光

乡贤杜星垣

发布时间:2018-03-03 17:39:36  作者:宁德市侨联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分享
杜星垣对于霞浦三沙人来说始终是个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乡贤。
杜星垣早年投身革命,1949 年后,在国务院多个部委任职。1980 年出任国务院秘书长。直到今天,他依然是整个宁德市担任领导职务最高的一个人。
杜星垣始终是一个让霞浦人敬重和爱戴的乡贤。
他十分关注和支持家乡社会经济建设,并尽可能给予帮助。过去三沙镇区严重缺水,可谓滴水贵如油。我儿时常听到这样一段顺口溜:“不怕神,不怕鬼,只怕老婆叫担水。”水的问题严重地困扰了三沙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活。上世纪60 年代中期,镇、县两级政府将解决三沙地区用水问题提到议事日程,经过可行性调研,规划在距镇区5 公里外的周湾小流域下游修建一个容量为83.7 万方、日供水4000 吨的水库和配套的自来厂,总投资150 万元。这在当时是个大数目。而此时,国家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元气大伤。因此要解决周湾水库的立项审批和项目资金拼盘还是有很大困难的。这时候镇、县领导就想起乡贤杜星垣,于是就派人上北京找到杜星垣。杜星垣时任水利电力部副部长、党委副书记。水电部去审批一个小型(一)水库显然是越权。但杜星垣作为三沙人显然深知三沙地区缺水的严重性,在详细听取家乡来同志的汇报后,更深感在三沙建设一个小型(一)水库十分的必要。于是他出面协调福建省有关领导和有关部门,使周湾水库立项及时获得审批。建设资金也获得解决。于是地方政府迅速组织力量开工建设。另一方面,三沙人民吃尽缺水的苦头,盼水心切,纷纷无偿投工投劳,工地上经常出现千人挑灯战大坝的动人情景。使水库和水厂提前竣工。周湾水库的建成基本解决了三沙的用水问题。水库于1990 年初至1991 年又投资近182 万元,进行加高培厚工程建设。2003 年共投资4500 多万元,对三沙供水工程进行较大规模的扩建,而这两次后续工程也都得到杜星垣的关注和帮助。2005 年杜老返乡探亲时,以90 岁高龄亲自登上水门顶视察制水厂,看到家乡缺水情况的彻底改善,老人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其实杜星垣对家乡建设事业关注和支持例子还很多,如三沙渔业公司的选址和建设,霞浦三中建设,五澳渔港建设,西洋岛海底电缆建设等等。
而在我心中,杜星垣始终是个传奇。
他在上海学习期间,参加了“一二·九”运动,随后又参加抗日救国青年团活动,成了上海进步青年学生的领袖。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24 岁的杜星垣和李立等同乡同学徒步奔赴延安。这件事成了霞浦人民革命史上的一桩美谈。
他是一个坚守信仰的革命家。杜星垣到陕北后,先后在安吴青训班和陕北公学高级研究班学习。结业后被党组织派往武汉、第五战区、恩施、上海等地,投身到抗日战争滚滚洪流中去,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奋斗不已。四野解放了广州以后,杜星垣根据总部意见,留在广州工作。先后在军管会和市委任职。1955 年11 月始任广州市委副书记,为华南这个最大城市生产生活秩序的恢复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1955 年10 月杜星垣奉调中央工作,1958 年2 月始先后任一机部副部长,国家经委副主任,三机部副部长,水利电力部副部长等职。
他是一个忧国忧民的改革家。1978年8 月,杜星垣出任四川省委书记和省革委会副主任。此时,这个昔日“天府之国”的农村景象,几乎可以用“凋敝”来形容。农民人均年收入只有86 元,连饭都吃不饱,不改革不行。他与省委第一书记一起首先从农业破题开始改革,亲自指导起草“四川省农业改革十六条”,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沉甸甸的大幕。同时由于三线建设,四川也是一个工业大省,杜星垣经常深入国有企业调研,大力推进扩大企业自主权改革。
1980 年4 月杜星垣调任国务院第一副秘书长,同年11 月升任国务院秘书长。1982 年5 月兼任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副主任,1983 年6 月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成员兼秘书长。这段时间正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头几年,百业待兴,处在这样的岗位上,杜星垣工作可谓责任大,压力大。他一方面要保证国务院这个庞大的机构高效有序地运转。另一方面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全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建立起市场经济体系。他一方面举重若轻,沉着应对;另一方面积极工作,兢兢业业,殚精竭虑,鞠躬尽瘁。
他自然是个资深的政务活动家,他同时还是个颇有造诣的书法家。当然他更是家乡人可亲可爱的乡亲,乡贤。他的业绩炳彪史册,他的形象光彩照人。(万则义)

版权所有:宁德市归国华侨联合会
备案证号:闽ICP备11004646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722号
涉密不上网 上网不涉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