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侨联>> 霞浦县侨联

霞浦东山村: 搬下山 奔小康

发布时间:2020-05-13 16:43:21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东南网   浏览次数:
分享

5月8日,在霞浦县三沙镇东山村,12户2017年已脱贫的贫困户分别领到了5000元分红,他们都是福家山农业专业合作社的股东。脱贫不脱钩,扎实的产业基础让脱贫户迈开大步奔小康。

东山村是个畲族人口聚居的少数民族村。1997年以前,许多畲族群众困顿于深山茅草屋,生产生活条件非常恶劣,日子过得十分困难。

曾任东山村村主任的林阿瑶说,东山村当时共有22户住在茅草屋里,胡家山、罗五自然村的13户茅草屋更是搭在山沟里,只有一条小路通往行政村,一下雨就没法出门。

1998年4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专程深入东山村调研茅草屋改造工程,并指示,“要集中力量解决茅草屋问题”。

同年,东山村的茅草屋改造、造福工程搬迁工作全面启动。“为提升群众搬迁的意愿、信心,我们根据不同对象,采取不同方式进行茅草屋改造。”东山村党总支书记钟祖钦介绍,对于地理环境较好的自然村,就地拆除茅草屋,补助资金在原址新建砖瓦房,对于生存条件恶劣的村,则实施整村搬迁。

东山村结合“造福工程”和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先后将远离主村、边远偏僻的二坑、三坪等155户少数民族村群众,集中搬迁至东山主村,建设了二坑、三坪两个“造福工程”新村小区,从根本上改善了边远山区群众的居住条件。

搬下山的东山村畲民 徐烽 摄

安居才能乐业,这是民生诉求,也是质朴的发展逻辑。按照“搬出来、稳得住,早脱贫、快致富”的要求,东山村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改善条件与发展生产并举,整合人才、信息、资金等发展要素,大力发展紫菜养殖、养牛、茶叶种植等特色产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像“造福工程”一样,东山村因人施策推动贫困户产业发展。“对于有劳动能力的我们通过帮扶激发内生动力,对于丧失或低劳动力的贫困户,我们采用入股合作社等方式助力脱贫。”三沙镇人大主席林凌骅说。

脱贫户陈时禄自身瘫痪,孩子还在念书,家中没什么劳动力。对此,镇、村干部动员亲戚朋友捐助,加上产业发展资金,让他入股紫菜合作社,同时争取教育补助解决孩子教育问题。脱贫后,镇里还帮他申请了低保户,通过政策帮扶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2019年陈时禄的家庭纯收入达到18640元。

据了解,2016年至今东山村共申请并发放产业补助31户次10.56万元、小额贴息贷款73万元,鼓励贫困户种植果蔬、发展养殖业增加收益。

产业始终是东山村巩固脱贫的重要抓手。东山村“依山”巩固发展特色种植业,全村种植蜜柚300亩、瓜果蔬菜250亩、有机茶园630亩;“靠海”扶持发展紫菜养殖生产,成立淳盛合作社、紫菜加工厂14家、电商平台1家,建设紫菜育苗室3800平方米和天然无污染的优良养殖地3360亩、生态绿色紫菜养殖基地1200亩,年加工各类紫菜、海带等系列产品1300多吨,总产值1.2亿元。

东山村村委楼 郭晓红 摄

村财增收是确保不返贫的另外一道“安全锁”。东山村投入94.2万元牵头成立福家山农业专业合作社,将贫困户贷款、帮扶资金作为“股本”入股,与宁德市乾元太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养殖、销售协议,推行公司化外包运作,无论盈亏收取固定分红,从2017年开始每户贫困户获得分红5000元。

“当年我住在胡家山的一座破茅草屋里,走到主村要1个小时,搬出来后学校近了,水电问题解决了,家人看病也方便了。现在我跟我的兄弟一起承包小工程,日子肯定越过越好。”村民钟德福望着一座座崭新的楼房,对未来充满希冀。(闽东日报记者 张文奎 通讯员 朱世刚)



版权所有:宁德市归国华侨联合会
备案证号:闽ICP备11004646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722号
涉密不上网 上网不涉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