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侨联>> 闽东之光

“华侨”一词由来

发布时间:2018-09-30 15:27:00  作者:宁德市侨联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分享
我国唐宋以前,移居于国外的华人并无固定的称呼。唐代,是我国最繁盛富强的一个王朝,唐太宗贞观之治和唐玄宗开元之治,拓土开边,国威大振,国际地位很高。外国人对中国的一切便以“唐”字称呼,例如称中国人为“唐人”,称中国字为“唐”字,称整个中国为“唐”或“唐山”,尤以东南亚及日本人更喜欢这些称谓。唐宋以后,旅居国外的华人逐渐增多,被居住国人称为“唐人”,后来他们也喜爱自称“唐人”,他们聚居的地方被称为“唐人街”。
“华”是中国的古称。华,古同“花”,引伸为美丽而又光彩。华,含有赤色之意。周朝人喜欢红颜色,把红颜色看作吉祥的象征,所以就自称作华。华也是我国古称华夏省简而来。“华”作为中国的简称,历史悠久。“侨”是客居、寄居之意。我国古代很早就把寄居他乡的人称为“侨人”或“侨士”。《隋书·食货志》曰“晋自中原丧乱,元帝寓居江左,百姓之自拔南奔者,并谓之侨人”,东晋、南北朝时称流亡江南的北方人为侨人。我国从唐代始,历经宋元明清,移居国外人数激,“华”、“侨”二字被联在一起,用来称呼客居或寄居的华人。清光绪四年(1878),清朝驻美使臣陈兰彬在给朝廷的奏章中就把我国寓居国外的人称为“侨民”;曾受聘为英商太古轮船公司总理的郑观应,于光绪九年(1883) 首先使用了“华侨”一词。清光绪三十年(1904),清政府外务部又在一份奏折里提到“华侨”。从此以后,“华侨”一词便成为寄居海外中国人的一种专称了。(曹营   整理)

版权所有:宁德市归国华侨联合会
备案证号:闽ICP备11004646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722号
涉密不上网 上网不涉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