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侨联>> 蕉城区侨联

蕉城:延续文化根脉,留住乡愁

发布时间:2019-12-23 19:17:35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宁德网   浏览次数:
分享

p1_s (3)

白鹤岭福温古道——界首岭风光


宁德网消息(闽东日报记者 郭晓红 文/图)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它活在城市的空间里,活在居民的日子里。它化作历史街区、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民风民俗和特色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被人文化之后的自然遗产。

蕉城区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素有“海国斯文地”之称。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积淀了霍童灌溉工程、白鹤岭福温古道、宁德天后宫等珍贵遗存。“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在加快城市发展建设中,蕉城区积极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让人民群众记得起历史沧桑,看得见岁月留痕,留得住文明根脉。

零的突破        

苍苍古道,悠悠山间。在城区西部,鹫峰山脉南麓,一条虽历经800年沧桑岁月却依然保存完好的古道横亘于风光迤逦的山岭间,不时可见市民登山游玩的身影,这是南宋宝庆年间(1225年~1227年)铺设的一条通往罗源、福州的古官道,是旧时一条重要的官道、驿道和商道,人称白鹤岭福温古道。

因风景秀丽、保存完好,且沿途分布着许多文化遗产,今年10月16日,白鹤岭福温古道获批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列其中的还有霍童灌溉工程,实现了蕉城区“国保”单位申报工作零的突破。

“从解放到现在,蕉城区还没有文物获批过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是一次历史性的突破,为蕉城区又争得了一张含金量十足的金色名片。”据蕉城区博物馆馆长钟荣富介绍,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遴选工作比以往几批次更严,申报难度更大。全国共上报国务院的文本有3123份,审批公布762处,通过率为24.40%,通过率是史上最低的一次。

本次,宁德市共有4处文物单位入选,其中蕉城区2处。

据介绍,白鹤岭福温古道现存总长度大约6公里,宽约2至4米。目前,古官道上已发现摩崖石刻18面,其中石刻15面、碑刻3面。包括明分巡道徐用检书“海阔天空”;明万历年间,福建按察使吴之鹏的摩崖石刻《过白鹤岭二绝》;清郡守李拨所提“鹤翥鸾飞”“沧海一粟”等,该石刻为古代民间碑刻艺术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钟荣富告诉记者,入选的霍童灌溉工程是短暂的隋王朝留下的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是黄鞠将先进的中原农耕文化带到南方,采用“火烧水激”之法开凿的水利隧洞工程。1400年来,该水利灌溉工程一直延续使用至今,未有中断,还衍生出众多文化遗产,形成了一个系统庞大的历史文化资源,是文化遗产古为今用,具有可持续特征的典范。2017年10月,霍童灌溉工程入选第四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其模型被中国水利博物馆永久展陈。

两处国保单位申报成功,进一步完善了蕉城区文保单位的结构和政策保障,优化了资源配置,对今后文物保护的资金争取和保护技术支撑等层面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之后,我们将加强对国保的管理和合理利用,让文物活起来,服务于蕉城区乡村振兴发展。霍童灌溉工程将着力打造以‘水利遗址公园’为主题的设想;白鹤岭福温古道将着力打造以‘文化遗址公园——文旅结合精品线路’为主题的构思,提升文物内涵,扩大影响。”钟荣富说。

根脉延续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2014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都北京考察工作时强调。

文物是历史留给一座城市最好的礼物,城市作为文化的生命体,它沿着历史根脉走到当下,再走向未来。在变迁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文物保护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今,保护文化遗产的自觉行动越来越多,如何在城市发展中更好地做好文物保护工作,蕉城区做了许多积极而有效的探索。

除了每年在文化遗产日、博物馆日期间开展形式多样的文物遗产保护宣传活动外,蕉城区博物馆每年还举办3至4期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临时展览活动来扩大社会影响。同时,还积极开展走出博物馆办展览活动,通过走进乡镇和社区办展,来宣传文物保护。钟荣富告诉记者,在做好常规性文物保护工作的同时,蕉城区通过聘用村级文物安全员来加强文物保护工作。即在县级以上木构建筑文物保护单位的村聘用一名文物安全员(木构建筑文物数量多的村聘用2名),由村文化协管员兼任文物安全员,每个文物安全员每月补助600元。截至目前,蕉城区16个乡镇(街道办事处)159个村(社区)共分布不可移动文物352处,其中国保2处,省保11处,县保50处、文物点289处,年代涵盖新石器时代、隋唐、五代、宋代、元、明、清、民国、近现代等。

为不断提升文物保护内涵,塑造城市文明的高度。从2015年起,蕉城区还将文物保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体系;在全市率先成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推动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传统村落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工作的开展,提升城市的文化魅力和文化自信。

借力科技        

历史文化遗产不仅凝聚着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滋养了人们的精神,给后人带来丰富的享受和创造启迪。它们拥有各种类型和形态,只有保护好它们的实物本体和存在环境,才能够代代相传。

文物保护工作事无巨细,任何一个琐碎、细小的环节都有可能造成文物的损坏。面对这些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蕉城区创新文物保护机制,借助大数据、信息化等现代科学技术,实现文物抢救性保护和预防性保护相结合。

2017年,蕉城区提出文物平安工程建设理念,文物安防智慧管控平台是其中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平台是在基于4G物联网条件下智能高新技术引入基层文物保护领域的一次大胆的尝试,是文物保护工作的一大亮点,将全面提升文物防火和防盗的安全级别。”在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宁德天后宫里,钟荣富向记者展示了文物安防智慧管控平台。

该平台是基于使用各种传感器对文物存放的环境、状态等进行实时监控,并将各种状态参数通过4G网络,有线网络、RF信号等传送至监控中心平台,可实现不可移动文物和可移动文物保护数据的统一接入、统一显示、统一控制、统一运维等功能,平台还可实现与上级文物部门、公安、消防、气象等部门数据的无缝对接与兼容,可有效形成突发事件的联动机制。

值得一提的是,该平台颠覆了传统文物的防火技术,将热成像技术应用于木构文物的防火中。记者在屏幕上看到,只要监控点有细微的温度差,前端的热成像监控设备就可将其区分出来并呈现在后端的电视墙上,进而后端智能软件对前端的热成像图像进行分析研判,根据设定的数值进行火灾预警,可及时扑灭初起火灾,有效避免木构古建筑被烧毁的可能。

记者了解到,目前蕉城区是全国首家使用该技术进行文物保护的城市,平台投入运营两年多来,极大提升了防火级别。钟荣富说,下一阶段,蕉城区将逐步把所有文物保护单位纳入后端平台,用实际行动留住文化根脉,为百姓留住乡愁。



版权所有:宁德市归国华侨联合会
备案证号:闽ICP备11004646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722号
涉密不上网 上网不涉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