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侨联>> 蕉城区侨联

815纪念宁德城关解放70周年!铭记历史不忘初心

发布时间:2019-08-16 16:52:52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东南网   浏览次数:
分享

东南网记者陈翊群 实习生 陈芍蓉 整理

宁德市区有一条八一五中路,宁德人都知道,这条路是为了纪念1949年宁德解放。可许多宁德人也许还不知道,宁德1949年究竟是如何解放的。8月15日上午,本网记者采访了蕉城区委党史方志室有关工作人员,与你一同了解当年的那一段历史。                 

山区沿海合围县城宁德全境解放

1949年,对于宁德(旧时蕉城区)来说是个极其特殊的年份,6月上旬,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野战军第10兵团先遣队入闽,与已进入闽西北的第2野战军第15军和在福建坚持斗争的地方党组织、游击队取得了联系。6月下旬,解放军一支侦察部队100余人先抵虎贝,与叶伯安率领的游击队见面,后两支队伍约200来人转到洋中溪富侦查。在游击队的配合下,侦察部队与国民党军在溪富激战,击退了敌军。

此时游击队已控制了西北部的虎贝、霍童、赤溪山区,而且活动区域继续向东向南推进。国民党军的防守线日益向城关收缩。小岭、金涵常有游击队出没,威胁着县城。十兵团部队向福州进军途中对闽东北地区风卷残云似的解放,更使宁德的守敌惶惶不可终日。地下党支部、游击小组一方面策动罢市,联系青年学生,收集敌伪人事资料,密切监视敌人动静;一方面同外围组织保持联系,积极为宁德解放做准备。

7月下旬,参加解放福州战役的解放军一部到达宁德虎贝,在游击队及地下党支部的发动下,当地群众纷纷筹粮筹钱支援解放军,并出动130多名民工,帮助解放军挑粮食、运弹药。

解放福州战役开始实施后,驻扎在霞浦的3野7兵团所属21军63师188团、189团,受命归3野10兵团31军直接指挥,向宁德、罗源一线进攻,展开侧翼作战。

8月10日下午,10兵团电令63师歼灭三都、宁德、罗源敌军。师参谋长李光军统率协调两团行动:胡兴茂率领189团渡海攻占三都岛,翻越飞鸾岭直插罗源;刘光浦率领188团随后跟进增援,并解放沿途各地。

8月12日(也有一说法是11日)夜,189团副团长赵增林率该团3营自霞浦盐田起渡,向三都岛进发。令8连1排从岛东侧迂回至岛西南角的港口码头,预先断敌退路;9连担任主攻,从岛东北角坪岗村侧后池下地区登陆后,向王家山方向进攻;8连﹙欠1排﹚和机枪连从左侧支援9连战斗;7连、警卫连为营预备队,视情况加入战斗。

三都岛为闽东海上交通要地,也是宁德的重镇,国民党军在此派驻1个营的兵力,自北向南分别驻扎在石塘、王家山、码头等处布防。

在解放军的猛烈攻势下,敌人前沿阵地很快被突破。驻守码头之敌一部被歼,一部溃散。

在解放三都岛的战斗中,解放军的一艘木船被敌军炮火击沉,船上27名战士牺牲;在登陆作战过程中,也有一部分解放军战士牺牲,他们为宁德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三都岛解放后,189团3营留1个排负责肃清岛上残敌,其余人马全部于当天下午渡过三都海峡挺进罗源。

三都岛被解放军攻克,时任国民党宁德县长刘德馨等人随后得知了这一消息。

8月14日,解放军188团进驻飞鸾,兵锋直指宁德县城。深夜,188团从飞鸾打电话到国民党宁德县政府,命令国民党军政官员投降。刘德馨一面答应愿意和平解放,一面又利用188团容许他考虑几个小时之机,率员弃城出逃,只可惜在二都至飞鸾途中被解放军先头部队截住。

8月15日凌晨,解放军188团到达宁德城关南门土堡亭。上午,地下党组织、游击队及民盟小组负责人与解放军首长分别见了面。接着,188团整装列队开进城关。由于前期在民众中开展了宣传,再加上前期对国民党宁德县的党、政、军及群团组织的策动,因此宁德县城秩序井然,全城民众欢欣鼓舞,奔走相告,涌上街头,夹道欢迎亲人解放军。沿街商店早已准备了欢迎彩旗挂在路旁,有些地方还挂起了横幅。当人们看到威武雄壮的解放军队伍时,都激动地鼓掌欢迎。不少民众还情不自禁的欢呼起来:“解放军进城了!”“宁德解放了!”

一些群众得知解放军入城后,自发准备了猪肉、副食品等慰问解放军。如今80多岁的陈灿老人就是这些热心群众中的一位。

据陈灿老人回忆,当时他母亲听说解放军进城后,立刻就蒸了一锅糯米饭,又到市场上买了一个猪脚,带上陈灿就来到了蕉城一小解放军连队驻扎地。然而部队里有纪律,不能随便拿地方群众的东西,他们只好把东西拿回去。驻军部队严守纪律给宁德民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至此,宁德全境正式宣告解放。

宁德的解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共地下党、游击队和民盟宁德小组等各方面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尤其是宁德县城的解放,未发一枪一弹,人民免于战火,人心安定,社会秩序井然,除了人民解放军强大的威慑力外,中共宁德地方党组织、游击队和民盟宁德小组也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他们认真贯彻执行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分化瓦解国民党营垒,积极开展策反工作,为迎接宁德的解放和接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宁德历史翻开新的一页

1949年8月15下午,宁德游击队领导人叶伯安率队从城北单石碑入城,与解放军188团会师。进城后游击队由部队安排驻扎在伪县府、警察局等处,城防工作仍由驻军承担。

8月16日,宁德县人民民主政府筹备委员会成立。188团政治处主任胡方渡任主任委员,叶伯安任副主任委员。188团配合地方干部全面接管宁德的国民党政权机构。接管工作于筹备委员会成立当天即开始,各科室分工负责,对口接管。投城留用的国民党县政府旧职人员154人,也积极配合筹委会做好接管工作。文教科接管了国民党的文书档案;财粮科对田粮、公产、赋元底册等进行清点;其他科则派员接管了民政、社会、地政、户籍、建设、军事以及邮局、电信、交通、商会、民船公会、卫生院、救济院等。期间,筹委会还多次开会研究解决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如社会治安、稳定市场、税收筹粮、学校复课等问题。

筹委会的接管工作持续了近一个月,战胜了重重困难,做了大量工作,为长江支队的顺利接交打下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和物质基础。

8月17日,宁德县青年宣传队在民众教育馆成立。该宣传队是在188团政治处的指导下,由地下党发动青年学生、教师组成的。彭强任队长,林树弘任政治副队长。宣传队下设编辑组、宣传组、总务组,全队83人。青年宣传队成立后,队员们上街刷写大幅标语,开辟《解放之声》墙报、快讯、号外,张贴安民布告和全国各条战线的胜利消息,教唱《东方红》、《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等歌曲,宣传解放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以及城市工商业政策,宣传解放军在全国各地的胜利消息,安定了民心,维护了社会秩序。

24日,在宁德城关的“社会服务处”召开了解放后的首次群众大会。会场由青年宣传队布置,正中央悬挂上了赶制出来的毛泽东和朱德油画肖像。晚8时,在嘹亮的歌声中群众大会拉开序幕,参加者500多人。大会由城工部党员林树弘主持,驻军部队政治处副主任兼宣教组长刘子兵代表驻军向全县人民致意,并发表讲话,介绍了党对新解放地区的方针政策。接着由群众代表、老地下党员彭强讲话。

散会时全场高呼“热烈庆祝宁德解放,我们一定要做好支前工作”、“将革命进行到底”、“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国人民解放军万岁”、“毛主席万岁’、”朱总司令万岁”等口号。群情激昂,气氛热烈。这次的群众大会激发了宁德人民翻身解放做主人的光荣感和责任感,在稳定人心,拥军支前,维护社会治安等方面都起了重要作用。

9月19日,由山西省太岳地区抽调组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第6大队”的南下干部,在大队长康润民、政委王毅之的率领下,到达福安赛岐,与黄垂明等地方干部、游击队胜利会师。

同日,第2中队从飞鸾坐船抵达宁德城关,与叶伯安率领的游击队共同举行了会师大会。第2中队,系从山西高平县抽调的117名干部组成。配备着完整的县区两级党、政、军、群、团领导班子,是接管1个县的建制。在6个多月的长途跋涉中,第2中队干部病故1人,因病返乡4人,另外由于工作需要调走18人,最后到宁德县工作的共94人。此外,分配到宁德县工作的南下服务团成员先后有27人。

长江支队组建于1949年初,是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取得胜利之后,中共中央华北局执行党中央、毛主席“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战略部署,从山西省太行、太岳解放区选调4000多人组成的一支干部队伍。长江支队行程2000多公里,历经千山万水,克服重重困难,于8月初到达福建。

南下到福建工作的还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随军服务团。这是一支以大、中学校学生为主的知识青年干部队伍。服务团总数有3000多人,其中分到闽东地区“福安大队”的有200多人。

9月24日,长江支队第6大队在赛岐召开全体干部大会,王毅之主持会议。大队党委根据省委的决定,宣布正式成立第3地委和第3行署,地委书记王毅之,行署专员康润民。大队党委也正式宣布成立闽东各县的县委和县政府。

中共宁德县委员会,由杨浩林、黄垂明、李天瑞、康平、王培贞、姜怀喜、悦子文等7人组成。县委书记杨浩林未到位,暂由中共福安地委委员候景域代理。县委机关设秘书室、组织部、宣传部。

宁德县人民民主政府,由杨杰任县长(未实际到任)。县政府设秘书室、民政科、财政科、教育科、公安局等9个办事机构。

大队党委同时宣布了各中队的接管县域。第1中队接管福安与周宁,第2中队接管宁德,第3中队接管霞浦和柘荣,第4中队接管寿宁,第5中队接管福鼎。

10月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宁德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从此,宁德人民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蕉城(宁德县)解放大事记

1949年3月 为配合解放大军南下,闽东地委委员陈邦兴受中共闽浙赣省委派遣,从南古瓯率部分武装到达闽东,恢复党组织,建立和扩大武装,扩展游击根据地。

1949年3月 城工部宁德工委孙子清在宁德虎贝辟支寺见到陈邦兴,重新接上了与上级党组织的关系。

虎贝辟支寺。蕉城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供图

1949年4月初 陈邦兴率部到梅坑根据地——霍童后洋、梅溪一带宣传革命形势,并组织了梅坑自卫队。

霍童梅溪村。蕉城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供图

1949年4月初 闽浙赣游击纵队第四支队在虎贝中洋里成立,支队长陈邦兴。在陈邦兴返回省委期间,第四支队交由叶伯安负责。

1949年4月15日 宁周游击队在周宁苦爹岗整编为闽浙赣游击纵队第五支队,支队长孙子清,副支队长汤洪潮,政委孙式康。

1949年4月中旬 宁德城关党支部发动店员、码头工人及群众近千人,夺取所谓“伤兵”大米200多包,约18吨,揭穿了国民党宁德当局不顾人民死活,把粮食偷运福州牟取暴利的险恶阴谋。

1949年5月初 应宁德民主人士之邀,叶伯安派高远(城工部党员)到宁德城关开展统战策反工作。在此之前,民盟福建负责人吴修平受民盟宁德小组成员龚幼翰、张王矞 诚邀请,也到宁德开展策动国民党宁德县军、政、警头目起义投诚工作。由于国民党军溃败南下,途经宁德留下部分驻军,致使和平解放宁德的计划搁浅。

1949年 5月30日 经周密部署,闽浙赣游击纵队第四支队和第五支队一部配合,包围虎贝乡公所,乡公所人员起义投诚,虎贝宣告和平解放。

1949年 6月中旬 经策反,闽浙赣游击纵队第五支队顺利接收了赤溪乡公所的全部武器和起义人员,计长短枪37支,手榴弹70多枚,子弹2000多发,起义人员10人。

1949年6月中旬 闽浙赣游击纵队第四支队、城工部宁德县工委霍童党支部和游击小组相互配合,成功收缴霍童镇公所全部武器弹药,计长短枪33支、手榴弹10多箱、子弹1000多发。

1949年6月下旬 陈邦兴、黄垂明奉省委命令率百余人的队伍进入宁德,在虎贝与闽浙赣游击纵队第四、第五支队以及闽古罗林连五县中心县委游击大队及古闽林工委游击队第四中队等武装合编为闽东人民游击队,下辖3个大队9个连,共1100多人枪,由陈邦兴、黄垂明负责。

闽东游击大队成立旧址——虎贝那罗寺。蕉城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供图

1949年6月底,第三野战军5兵团17军51师12团某部,派侦察班到宁德侦察敌情,在闽东人民游击队配合下与宁德城关国民党军85师一部在洋中溪富展开激战,伤敌多人,敌余部溃逃城内。随后,闽东人民游击队解放了洋中乡。

1949年6月底 闽东人民游击队相继进驻霍童等乡镇开展筹粮支前工作。短短一个月时间,经由霍童筹集转运的粮食约数百担,盐、糖、鱼干、肉、烟、火柴、电池等军需物资2000多担,还动员了一批青壮年参加支前运输,有力地支援了解放大军。

闽东人民游击队驻地之一——霍童镇兴贤村。蕉城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供图

1949年8月10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3野十兵团指示21军63师归十兵团31军指挥,并令攻克罗源县城,歼灭守敌。

8月12日(也有历史一说为11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3野7兵团21军63师189团以副团长赵增林率第3营为先锋攻打三都岛,歼守敌国民党216师646团1营一部,敌余部溃逃,三都解放。

1949年8月13日 三都解放后,189团翻越飞鸾岭,次日下午攻克罗源县城。

1986年6月,原189团团长胡兴茂来宁德,重访三都岛。图左一为胡兴茂。蕉城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供图

1949年8月14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3野7兵团21军63师188团进驻飞鸾,兵峰直指宁德县城。

1949年8月15日 在闽东人民游击队配合下,188团轻取宁德县城,宁德宣告解放。由于前期地下党、游击队发动政治攻势,民盟宁德小组积极配合,做了大量的统战工作,因此宁德县城的解放,未发一枪一弹,秩序井然,人心安定。



版权所有:宁德市归国华侨联合会
备案证号:闽ICP备11004646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722号
涉密不上网 上网不涉密